制裁伊朗实为一石三鸟
美国制裁伊朗的部分经济措施8月6日生效,虽然这些制裁还不涉及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但特朗普到底打什么算盘已然心知肚明。
醉翁之意不在酒,伊朗核问题只不过是美国恐吓欧洲盟友的一个噱头,其真正用意一箭双雕——既通过伊朗核问题制造动荡和冲突,使中东地区重新置于美国可控范围,又借机向欧洲国家敲警钟,提醒欧洲盟友必须在外交政策上紧跟美国、不得越轨。
奥巴马政府时期力图从中东烂泥潭中拔出,并试图缓解与伊朗的敌对关系。在此背景下,伊朗核问题终于达成协议,伊朗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停止核试验及浓缩铀生产,美欧国家则对伊朗解除经济制裁。这本是一个多赢的局面:美国暂时解除了一大心病,重塑其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欧洲国家重返伊朗,扩大经贸关系,进口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伊朗也可以进口西方大国的先进设备,吸引美欧国家的投资来促进经济、改善民生。
然而,特朗普上台给伊朗带来的却是噩梦。在他看来,只要有悖于美国国家利益的事情他都可以否决,只要有碍谋求美国国家利益的多边组织他都可以毅然退出,一句话,单边主义更加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退出伊核协议也是不难预料的。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特朗普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一是敲打伊朗,如果不屈从美国的淫威,本届美国政府可以推翻原来的伊朗核问题协议;二是恐吓欧洲盟友,顺便测试一下欧洲国家的态度,看看他们是与美国“同心同德”还是貌合神离;三是在美国与欧盟、美国与中国贸易战硝烟四起的时候,让欧洲和中国都畏惧美国的制裁大棒,为其日后的谈判增加筹码。
特朗普放出的“探空气球”是否有效呢?目前看来,一些在伊朗做生意的欧洲企业深感担忧,害怕遭到美国的严厉制裁,因此不得不求助于欧盟,希望欧美政府能达成谅解。但欧盟委员会对此十分不满,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下被迫做出反击。如重启贸易防卫法以保护欧洲企业在伊朗的经济利益,对外发声反对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倒行逆施等。尽管收效不大,但可以看出美欧关系已经出现的裂痕会因为对伊制裁而变得更大,以往那种传统而密切的跨大西洋战略伙伴关系将面临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