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焦点 > 正文

北青报:中国政策组合拳为市场提供不竭动力

来源: 时间:2020-03-20 11:02:44

3月19日,工信部发布支持中小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指引,指引提出加大对重点保障企业的财税支持。一是设立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通过再贷款等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提供优惠贷款,中央财政按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进行贴息,鼓励地方财政再予以进一步支持。二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为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三是对纳税人运输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在此之前,3月13日,央行宣布,决定于2020年3月16日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对达到考核标准的银行定向降准0.5至1个百分点。在此之外,对符合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再额外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支持发放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以上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高峰已过。稳经济是当务之急,恢复被疫情阻断的产业链、物流链和资金链,亟须政策引导和支持。其中,解决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难题是迫切难题,毕竟,一方面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生力军,另一方面长期存在着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结构性难题。当下复工复产是市场主旋律,尤其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率,直接影响“六稳”——尤其是“稳经济”和“稳就业”。因此,要做好财税政策上的加大补贴和降税降费“加减法”,在货币政策上要给予市场更多流动性,以稳固市场预期。

疫情对制造业、服务业、消费和进出口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在此情势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资金释放“输血”激活市场全产业链,让复工复产的企业迅速走上正轨,成为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义。央行强调不大水漫灌,但疫情冲击下的货币政策亟须更加灵活适度,给实体经济营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助益中小微企业走出疫情阴霾,释放市场活力。

央行祭出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拳,会在3月份和上半年发挥效应,下半年“稳经济”效果会更加凸显。因此,中国祭出的财政货币组合拳,给市场提供了不竭动力。

近期,美联储接连发力“放水”加“放血”——货币和财政政策大放送,以及美国给民众送出现金支票红包。然而,美国刺激经济的猛药效果不彰,美股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连续熔断4次。全球市场低迷,中国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心骨。

一方面,中国有足够的财政储备,去年减税减费2万亿元,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疫情之下,中国财税政策继续向中小企业倾斜,不仅给中小企业输了血,也给全市场提供了抗压风险的造血功能。另一方面,中国货币政策工具多,逆周期调节手段强。中国降准之后还可以继续降准,降息这个终极工具尚未使用。

疫情恐慌导致市场焦虑,市场焦虑亟须提振市场信心,提振市场信心关键是资金流充裕。资金充裕,可化解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存量难题,让市场主体和各要素正常运转起来,完善和稳固供给侧预期,满足消费端的需求,从而化解疫情带给全社会的心理伤痕。因此,本次普惠金融定向降准,通过对不同银行的降准,通过两个定向,即可化解实体经济缺乏资金之忧,亦可补上两个短板:中小微企业融资短板和中低收入阶层消费短板。

中国疫情高峰期已过,全球疫情正在蔓延,中国复工复产高达九成,通过财政政策的加力投放和货币政策的精准定向施策,不仅给中国实体经济注入资金活水,也成为全球市场的稳定锚。

猜您喜欢